MG电子

市集人文纪 | 走进柠溪市场,感受市井长巷的烟火气

  • 2025-10-11
  • 37

导言:现包饺子“一房一厅”防粘连,海虾挑净虾线回家直接下锅,五花肉“高矮胖瘦”随心挑选……农贸市场,用最朴素的方式,守护着珠海人的日常。今天起,我们推出《市集人文纪 》栏目,带您走进MG电子 农贸市场,在市井长巷,品味人间烟火。

“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,是去看它的菜市场。”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导演陈晓卿这句话,在珠海柠溪市场得到了生动印证。建成于1993年的柠溪市场,已陪伴珠海人走过了三十余个春秋。

图片

柠溪市场旧貌

在这里,蔬菜水果、肉禽蛋奶、鲜花零食应有尽有,商户与顾客之间“利益共享,需求互惠”成为最朴素的硬需求。而在珠海农贸市场纷纷“爆改换装”的浪潮中,柠溪市场像一个换了“新颜”的“老朋友”,既保留了传统的市井气息,又焕发出现代化的便捷与文明。

市井日常,最抚人心

“今天的姜几块一斤?”“就剩这些了,便宜点我就都要了。”穿行于市场之中,叫卖声、还价声、闲聊声不绝于耳。语言的“刀光剑影”在此变得具象,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。

柠溪市场的服务细致入微,是一种“自发式行为”。现包的饺子可以“一房一厅”防止粘连;海虾帮忙挑净虾线,回家就能直接下锅;五花肉随顾客指点切割,肥瘦均匀——贴心服务,已成为柠溪市场的金字招牌。

图片

市民在柠溪市场选购新鲜蔬菜

这种暖意不是来自琳琅满目的商品或优惠折扣,而是来自商户服务的“细枝末节”,让交易跨过了付款收款的“冰冷”,勾连起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。

人情温暖,无声坚守

市场的人文色彩,不仅来源于商户与顾客之间的互动,更来自于市场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坚守。付荣成,一位在市场集团奋战16年的“老柠溪”,亲历了市场的变迁与发展。“想,全是思路;等,全是问题;干,才有结果。”这是他朴素的行事哲学,也是柠溪人的行动指南。

图片

柠溪市场团队同心协力维修顶棚

疫情期间,他和团队常常加班至深夜,严格防控,实现市场“零感染”。2024年5月,暴雨连连,市场屋顶多处漏水,付荣成与同事们顶着烈日,连续25天奋战在屋顶,完成清、洗、补、刷等7道繁琐工序,为公司节省17万余元。

水电管理员桂春雨,入职仅2年,但已深深融入柠溪的脉搏。在市场生鲜灯改造工作中,他与同事连续4晚夜间施工,不影响白天经营,最终按时完成210盏灯具更换。“日常工作千针万线,看似小事,却关系着经营户和顾客的根本利益。”桂春雨说道。

图片

桂春雨在维护市场灯具

诚信经营,文明典范

柠溪市场始终坚持“诚信经营,用心服务”的理念,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。这里有许多商户,扎根市场几十余载,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回头客。对于孕育着感情的食物,老顾客几天不吃,甚是想念。

市场建立每日10批次蔬菜农残快速检测机制,不合格产品立即下架销毁;市场实施生熟食分区管理,熟食区采用封闭化操作并配备卫生防护设施;要求家禽经营者公示检验检疫合格证,并推行二维码溯源脚环技术,实现源头可追溯。

图片

亮证经营,明码标价

诚信客自来。渗透进骨子里的诚信与文明,让柠溪市场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口碑,市场也多次被评选为全国诚信文明市场、文明示范市场、诚信示范单位等。

传统新生,交融交织

从1993年投入使用,到2009年升级改造,再到2019年底一楼区域二次改造,柠溪市场不断焕发新活力。市场正门位置的鲜花档、报刊档、配匙档整合为“便民街”,进一步美化环境并增强社区服务属性。

图片

柠溪市场新颜

作为首个按照《深化珠海市农贸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》精神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,柠溪市场高分通过农贸市场标准化试点工作目标考核,管理服务软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。

市场的升级改造对降低台位高度方便交互、不锈钢格栅保鲜设备应用、色彩分区管理等细节进行重点优化,从传统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向现代化智慧型综合市场转型。


图片

市井长巷,聚拢是烟火,摊开是人间。如今的柠溪市场,已不止于传统的“农贸市场”,更像是一个“城市卫士”“文明官”,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前来光顾。在这里,诗意不只是远方,还有具体而微的生活。

前脚出市场,后脚进厨房,莫让外卖、饭馆主宰一日三餐。无论怎样忙碌,都记得抽出时间,逛逛周边的菜市场,为自己和家人做顿热气腾腾的饭菜,在烟火气里烹出温馨感。

“走进柠溪市场,我又可以热爱生活了”——这或许就是对这座市场最好的褒奖。梦虽遥,追则能达!愿虽艰,持则能圆!柠溪市场的故事,仍在最“市井”的烟火之地继续书写……

图   文:市场集团

编   辑:综合办公室